古人曾子有句話說得好:“用師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。” “用師者王”就是領導者非常謙虛,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,從而“王天下”成大功。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為國師。湯用伊尹,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,燕昭王用郭隗,都是用師。 “用友者霸”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。例如劉邦用蕭何、韓信、張良,苻堅先生用王猛,劉備用諸葛亮等等,都是用友。 “用徒者亡”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、唯唯諾諾、順人喜好的人,那是必然會失敗的。 這是曾子體察歷史經(jīng)驗而后據(jù)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,這是古代施行王道,招攬人才的辦法。 “用徒”讓自己感到快樂,“用友”讓自己受到約束,“用師”卻讓自己受到壓抑。所以,今天喜歡“用徒”的領導者遠遠多于“用師”者。 對于一個優(yōu)秀的領導者而言,最容易使人上當受騙的是言聽計從、順人喜好、唯唯諾諾的人,這樣的人身邊越多,其事業(yè)失敗的機率也越大;而那種脾氣不好、有真才實學的人,對于優(yōu)秀領導者而言,你身邊這樣的人越多,事業(yè)成功的機率越大。 一個人若能虛心的不斷學習,那就是這個人最大的優(yōu)點,但許多人并不總是能夠虛心學習的。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,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學,這種精神非常好,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,懂得越來越多,學習的勁頭卻越來越小了,尤其是當一個人爬到了比較高的位置,就像爬山一樣,他第一個爬到山頂了,看看上面沒有更高的了,看看下面烏壓壓的都是人。他這時候就會有種“天上地下、唯我獨尊”的感覺,覺得已經(jīng)是“登高山而小天下”了,不用再學了,相反,別人都要跟他學了。于是,他開始走下坡路了。俗話說得好:“人們常常不滿足于自己的財富,卻常常滿足于自己的智慧”。 領導者爬到頂峰之后還知道不斷學習,每天進步一點點,靈魂深處有著一種渴望日日復新的強大力量,那才是“王”的境界。王看起來是至高無上的,但他上面還是有人,他上面有“老師”,有供他尊重和學習的人。一個領導者若是整天叫苦,說自己身邊沒有人才,最大的可能,就是他很是驕傲自大、剛愎用自,就是他并不尊重人才,沒有拿屬下當老師的那種胸懷和氣度,更沒有“用師”的大智慧。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兒跑了。 有句格言說得好:“博學多聞的智者,總是溫良謙遜;碩果累累的樹枝;永遠俯首躬身。” 一般來說,領導者大權在握,在組織內(nèi)處于比較顯眼的位置。他受眾人關注的就必然多,所要應付的事情也必然多。這樣,就會使他把許多的時間精力分散在諸多人事的周旋、應付上。一個人如果沒有安靜思考的時間,長期處在顯眼的位置上進行領導、管理、周旋、應付。久而久之,時間、精力、健康、知識、智慧、思考力……,都會受到虧損而缺乏增長!對此,這就要求處在領導位置的人,避開眾人的焦點,避開不必要的繁雜事物,回到比較隱蔽的位置,將顯眼的位置留給下屬,將真正賢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。領導人處在這樣的情況下,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養(yǎng)心、學習思索;有助于他不斷反思、不斷調(diào)整,拓展自己心靈的空間,強大自己靈魂的力量;有利于加強下屬對領導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……。 這樣,當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時,就會獲得足夠的時間、智慧和精力去面對,運籌帷幄、統(tǒng)攬全局、決勝千里。 歷史,往往會驚人地重復著。我們只有了解歷史,才能洞察未來;我們只有擁抱智慧,才能見證“用師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”之真諦。 (本網(wǎng)編輯 胡 越) |